意见建议: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
糖尿病 (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意见建议:
糖尿病不能根治,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有控制饮食和遵医嘱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积极预防并发症.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适当体力活动,保持正常体重.过度肥胖者应适当限制饮食,使体重减至正常范围.不要暴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必须控制饮食,另外注意休息,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种糖果,甜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油腻和含脂肪高的食物.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少量多餐.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鼓励多饮水.
1楼的朋友说得片面,有的概念完全不准确,如果楼主你想知道什么是糖尿病,去百科看看就清楚了.
你需要明确一点,糖尿病本身并不直接对你造成什么伤害,但人体器官长期在高血糖的条件下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很多难以治愈的病变发生.
糖尿病真正致命的,是它导致的并发症.
只要你能控制好血糖在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并长期坚持,保持,糖尿病对你就无法造成什么伤害.
我见过很多病人,有一位现在74岁的老奶奶,2型30多年了,从胰岛素治疗到只用口服药到不需要口服药只是锻炼和饮食控制,现在还活得很健康.除了有一点高血压,没有任何并发症出现.
我也见过一个中年人,30多岁得病没到40就肾衰竭.最后医生会诊都不知道给他上什么药好.
关键在于你一定要稳定好血糖,坚持饮食控制和锻炼,只要你能坚持一辈子,你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健康的活到老.
糖尿病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病,高血糖状态不加以控制,短期的会引发急性并发症,长期上,会加速患上并发症的速度,会提升患上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和概率。
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前者多见于1型糖尿病,后者多见老年糖尿病患者。以目前的医疗手段,送医及时,处理及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若送医应对不及时,那有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慢性并发症,如跟糖尿病同称为姐妹病的高血压,两者合并会引发脑梗等疾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早期症状
⒈症状,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当出现这几种症状时,要及时就医,确诊是否糖尿病,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⒉但,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三多一少”,有部分糖尿病患者早期时会出现乏力、口渴、小便黏稠等现象,当发现自己身体出现此类情况时,需要提高重视,检查自己的血糖,看看是不是处于正常值内。
⒊还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通过并发症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检查血糖。皮肤反复瘙痒;视力突然下降,如看不清、有飞蚊症等;足部出现伤口难愈合;
糖尿病发病原因
糖尿病发病原目前被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父辈祖辈患有糖尿病的人,会遗传易得糖尿病基因给他们的下一代,目前已知的如2型糖尿病患者会遗传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线粒体基因等给下一代。值得庆幸的是,糖尿病基因绝大多数是隐性,它代表着有遗传糖尿病基因的人比没有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环境因素:也可以说后天因素,原因有很多,诸如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某些疾病引发等等。其中肥胖是一重大因素,据数据统计表明,2型成年糖尿病患者患病前有60%-80%出现肥胖的情况。
那该如何预防糖尿病?
遗传跟部分后天因素无法人为改变,我们能做的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要做管住嘴、迈开腿,外加保持心情放松舒畅,多加学识糖尿病知识。
管住嘴,控制饮食,不要吃太多,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吃少了!
迈开腿,多做有氧运动。每周五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运动时长要看个人情况,比如45岁以下保持运动1小时以上,45-60岁运动45分钟以上,60岁以上要求则变成30分钟以上。
保持心情舒畅,长期的紧张、焦虑、局促不安等情绪会让身体始终保持在一个‘亢奋’状态,血糖始终维持很高,时间一久,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出现。所以放松心情很重要,比如找个阳光充足的下午,晒晒太阳,看看书,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给自己的情绪减减负荷。
多学糖尿病知识。未知是人类最大的恐惧,未知人类吃亏最多的地方。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弄明白了糖尿病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来,又比较青睐那些人。自然用以做到有的放矢,预防糖尿病应对自如。
我来说两句